鎢及硬質合金合金相關知識介紹
2015-06-03
jie2056
鎢(W),原子序數74,屬過渡元素,經過冶煉后的鎢是銀白色有光澤的金屬,由于其熔點極高、硬度大,主要用于工業上的切削合金鋼、超硬模具等,因此被稱為“工業牙齒”。金屬鎢質硬而脆,外形似鋼,難熔金屬,熔點高達3400℃容易氧化,應放于通風、干燥和無酸堿氣氛之處鎢最主要用于生產硬質合金產品,廣泛用于多個相對獨立的行業。產業鏈較長,主要包括勘探、開采、選礦、冶煉、精深加工等,鎢行業價值鏈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特點,上游鎢礦采選和下游高端硬質合金刀具的利潤水平較高,冶煉、制粉利潤水平較低。我國以出口鎢中間產品為主,附加值低。
全球已知的20多種鎢礦物中,具有工業價值的是:白鎢礦和黑鎢礦兩種,白鎢礦屬難選礦石,黑鎢礦屬優質鎢礦,黑鎢礦更為稀缺,屬及其稀缺資源。全球鎢探明總儲量僅為290萬噸,可供開采年限僅40余年,屬及其稀缺資源,美國、俄羅斯等大國先后建立了鎢的戰略儲備。中國儲量最大,約174萬噸,占全球儲量的60%。中國鎢礦不僅儲量居世界第一,而且產量和出口量長期以來也居世界第一,因而被稱譽為“世界三個第一”。全國已探明儲量分布在21個省,雖然分布廣但儲量相對集中,湖南、江西兩省的鎢資源儲量約占全國的55%,加上河南、廣東、廣西、甘肅、福建、云南、黑龍江、內蒙古,10個省區的資源儲量占全國總量的97.21%。中國鎢礦不僅儲量居世界第一,而且產量和出口量長期以來也居世界第一,因而被稱譽為“世界三個第一”。全國已探明儲量分布在21個省,雖然分布廣但儲量相對集中,湖南、江西兩省的鎢資源儲量約占全國的55%,加上河南、廣東、廣西、甘肅、福建、云南、黑龍江、內蒙古,10個省區的資源儲量占全國總量的97.21%。2010年全球鎢產量6.1萬噸,鎢的產量集中度較大,中國鎢產量在2010年占到世界的85%,可見中國對全球的鎢供給有著較大的控制力。其他主要生產國主要集中在歐洲地區,分別是俄羅斯、玻利維亞、奧地利等。2010年我國共生產鎢精礦12.97萬噸。江西、湖南、河南是鎢精礦生產大省,2010年三省的鎢精礦產量達到全國產量的80%,其中湖南以白鎢為主,江西以黑鎢為主,河南主要是從鉬尾礦中回收白鎢礦,產量相對不穩定。出口方面:我國歷來都是鎢的凈出口國,大量出口到亞洲、歐洲和美洲等國家,主要以出口鎢中間產品為主。國內主要生產企業:五礦有色金屬股份有限公司,江西鎢業集團有限公司,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鎢的供給占比很大,但國內供給卻較為分散,濫采現象嚴重;鎢開采、冶煉環節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目前行業的環保標準較低,特別一些小企業污染現象嚴重,而一旦環保標準提高,眾多小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五礦集團控制了國內55%的鎢資源,個別企業對資源控制力較強,但產量占比(20%)卻遠小于資源的占比。
中國鎢的供給占比很大,但國內供給卻較為分散,濫采現象嚴重;鎢開采、冶煉環節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目前行業的環保標準較低,特別一些小企業污染現象嚴重,而一旦環保標準提高,眾多小企業將面臨被淘汰的風險;五礦集團控制了國內55%的鎢資源,個別企業對資源控制力較強,但產量占比(20%)卻遠小于資源的占比。
從鎢下游需求結構來看,鎢最主要的用途是用來生產合金產品,約47%的鎢用來生產硬質合金。硬質合金中通常含有85%-95%的碳化鎢和5%-14%的鈷。硬質合金終端需求主要來自切削工具和礦用工具,切削工具中,硬質合金主要作為刀具材料,如車刀、銑刀、刨刀、鉆頭等,切削加工主要依托機床來實現,礦用工具方面,硬質合金主要作為鑿巖工具、采掘、鉆探工具。預計未來5年,我國數控機床將保持30%的增幅。地質礦山工具中的硬質合金在未來幾年也有望實現30%的增速。按照鎢在硬質合金中的使用年需求復合增長率30%計算,預計2016年該用途金屬鎢將達到 6.31萬噸。
2009年底,五礦集團以55.6億成功獲得湖南有色51%的控股權,加上此前控股的江西鎢業集團,五礦已經成為國內名副其實的鎢業霸主。其擁有中國55%的鎢資源,擁有近80%的出口配額和鎢產品冶煉深加工能力,但產量占比卻只有20%,這樣一家獨大均衡偏緊的鎢資源供給格局使得鎢行業供給彈性顯著降低。按終端行業分,鎢需求主要集中在鋼鐵、汽車、機械制造和能源等行業。而無論是從下游需求行業還是國別來看,鎢的需求都較為分散,存在一定需求剛性。就目前的政策來看,中國已從開采總量、出口配額、環保等多方面對鎢行業進行控制和整合,但政策的執行并不十分理想,近年來鎢精礦超采現象仍很嚴重,特別是09 年鎢價上漲以來,超采幅度均在50%以上。我們認為,如果政策得到有效執行,供給收縮的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