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質合金刀片—北工大材料學院突破廢棄鈷鎳材料的循環再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開采“城市礦山”實現資源循環
現代社會,城市垃圾尤其是廢棄的電子垃圾構成了“城市礦山”,怎樣處理好、利用好這些“礦產”,是擺在現代人面前的重要課題。
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在左鐵鏞院士的帶領下,在自主研發的同時,注重與科研院所、工廠企業的協同創新,成功地把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產力,造福社會。材料學院科研團隊把目標鎖定在廢棄資源、廢舊電池的循環再造上,產學研合作突破了廢棄鈷鎳材料的循環再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鈷、鎳金屬廣泛應用于電池、磁性材料、機械工具等眾多行業,在現代工業中不可缺少。我國鈷鎳資源稀缺、消費快速增長,已探明的鈷金屬儲量不足。而我國每年的廢電池超過30萬噸,鋰離子、鎳氫、鎳鎘等各類含鈷鎳的廢電池保有量已超過100萬噸,充分利用這類失效鈷鎳作為再生資源,不僅可緩解我國鈷鎳資源緊缺,同時避免了環境污染。
“廢棄鈷鎳材料的循環再造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權40項專利技術(24項發明)、制定和形成了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13項,獲2009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技術開發)一等獎,2010年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培育出上市企業格林美公司,成功實踐循環經濟,引領產業升級和行業技術進步。格林美先后在深圳、湖北建立了覆蓋20個城市、7千萬人群的廢舊電池回收網絡,開采“城市礦山”資源,緩解了我國鈷鎳稀缺資源的需求,同時保護了環境。
北工大材料學院研究團隊注重自主創新與協同創新的結合,自主創新研制出原創性的“多元復合稀土鎢電極及其制備技術”,獲200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多元復合稀土鎢電極成功替代放射性釷鎢電極,支撐北京鎢鉬材料廠實現了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和全球市場銷售,成為我國該領域最大的專業生產廠,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項目負責人周美玲教授介紹說:“釷鎢放射性強,對工人健康危害極大,在歐洲已經禁用,是個世界難題。我們成功地用鎢鉬材料代替了這種有害物質,直接受益的就是技術工人。”科技惠民,造福人類,現在30%國內外鎢電極市場用的都是北工大的這項技術成果。